干货 ▏ 关于“自主招生”的基础知识,全在这儿! 二维码
距离2019年3月、全国90所高校自主招生,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然而,京晟的小伙伴在日常接待咨询的工作中,仍会遇到些家长、学生甚至是低年级的老师,因为刚接触自主招生,对政策处于完全模糊的状态,不知道该如何系统学习了解。 考虑到家长朋友们的切实需求,京晟专家团队结合多年的从业经验,针对家长们提及最多的基础型问题, 统一编排,供大家学习参考。 温馨提示:本文纯干货、含金量极高,建议家长朋友及考生仔细阅读! 答:自主招生又称自主选拔,是由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在高考的基础上通过院校的综合评价体系(笔试、面试考核),选拔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最终获得拟录取资格的考生在高考成绩达到院校标准时可在高考录取中享有一定的投档及专业录取优惠。 在此说明,自主招生是正常高考的辅助手段,是对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并不是高考的另外招生。 答:自主招生的实质是选择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低分进入名校。 例如:2018年北大在某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为690分,考生A高考672分,但他在北大自主招生考试中表现优秀,获得30分加分(降分录取),加分后为702分,高于北大的统招分数线,即可顺利进入北京大学。 答:综合成绩优秀,在某一方面具有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的考生。 答:根据历年高校招生简章,具体招生条件上主要为:五大学科竞赛类、人文社科特长类、科技研究创新类、论文专著发表、专利发明、综合/单科成绩优秀、以及具有其他创新潜质和特长的考生。 答:根据教育部政策规定,全国有95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但2015年-2018年,只有90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其中有77所院校针对全国进行招生,13所院校只针对本省进行招生。 答:自主招生的最佳准备期是高一和高二的上半学期。最晚的参与时间是高二下学期截止。考生越早确定大学目标和做好学业路径分析,就能越早把高考规划提上日程。由于各高校的自荐人数有限,如果较晚准备,那么目标学校的推荐指标将会非常有限。 【扫描↑ 上方二维码,获取自招快讯|干货技巧】
文章分类:
热门文章
|